購車趣首頁 專題報導 試駕報導

這車真有做好「後追者」該肩負的責任嗎?|Audi Q5 TFSI 150kW quattro S line 試駕

2025-10-13 18:04
Audi
雖然今年可說是 Audi 於國內市場汰換旗下產品陣列最積極的一年,不過,若要筆者選一輛市場重要性最高的產品,那絕對就是本次試駕的 Q5 了,目前演化至第三世代的 Q5 車系,在換上 PPC 模組化平台後,面對早在台灣深植人心的 BMW X3、以及 Mercedes-Benz GLC 等熱門選擇,作為後追者的 Q5 到底是否能迎頭趕上?
Audi
利用模組化優勢力圖下修價格

從 A5 Avant / Sportback 的編成安排與價格設定策略來看,台灣分公司的策略頗爲明顯,就是利用價格下探的方式來試圖吸引消費者,而 Q5 也同樣採取相同的策略,無論是 SUV 抑或是本次所試駕的 Sportback 車系,都刻意推出一輛配備減量、甚至 quattro 四輪驅動系統科技也被完全去除的 advanced 進化版車型,相較於主力車型有著近 40 萬的價差。

若單看該車系的操作,或許真的會覺得本車就價格層面上頗有優勢,不過回過頭來看看雙 B 的操作,撇除 Mercedes-Benz GLC 有極為強大的品牌力與產品既定印象不說,BMW 發表 X3 時,所採用的產品推出策略其實與 Q5 相同,20 xDrive xLine 249 萬的價格設定甚至還保留四輪驅動科技,用這般更宏觀的視野來看,Q5 在價格上的設定是否真能促使潛在買家改變心意,就需待時間驗證了。
Audi
有感的世代更迭

無論如何,從二代目演化至第三世代的 Q5,有感的改變幅度是毋庸置疑的。從 MLB EVO 縱置引擎模組平台更替為 PPC 平台後,本車的整體設計也緊隨燃油家族陣列的腳步,塞滿車頭的水箱護罩設計、甚至是多打 8 種模式轉換的 LED 頭燈組,相信對 Audi 有興趣的消費者都不會感到驚訝的改變,而 Sportback 也刻意在車尾營造 Coupé-like 的轎跑式造型,與傳統 SUV 休旅車型做出區隔,不過就筆者的主觀概念來看,個人認為這次 SUV 傳統休旅在設計的營造上較爲合意。
Audi
Audi
Audi
座艙陳設則同樣延續 Audi 目前的模組化設計,以 11.9 吋數位儀錶與 14.5 吋中央觸控螢幕作為主導的數位介面,副駕側的第三具 10.9 吋螢幕則需要額外選配(SQ5 列標配),是目前品牌針對 PPC 平台在規格配備方面的常態操作。
Audi
Audi
以實際體驗多款 Audi 的這段時間來總結,筆者認為 Audi 現世代的新車,無論油或電,在科技質感上的營造都相當到位,特別是軟質塑料的處理完善配合多元飾板的應用得心應手,觸覺與視覺個人認為都有兼顧到位。唯一稍顯可惜的是,縱使Audi 已經把幾乎全部數位功能都整合到位,操作也很直觀,但駕駛輔助系統的控制卻還是保留方向盤左後方的撥桿設計,而非整合至新式方向盤上,在整體使用流程上個人認為還能更直覺。
Audi
Audi
Audi
空間部分,達到 2,828mm 的軸距設定,加上 Sportback 比較低扁的車身造型設定,整體乘坐空間坦白說並不算特別寬裕,包含膝部、頭部的空間都算得上夠用,但並沒有太多讓人驚艷之處。置物容積方面,515 公升的基礎水位,可透過分離傾倒機制,進一步擴充至 1,415 公升。
Audi
進階輕油電科技下放
動力足夠日常使用


在動力的編成安排上,台灣分公司採取與 A5 車系完全相同的策略,是以 EA888 EVO5 2.0 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作為主力,出力數據的選擇爲 204hp / 34.7kgm 水位。但有趣的是,相較於 A5 車系需要付出更龐大的代價購買 S5 才能享有的 MHEV Plus 輕油電科技,Q5 反倒是下放到一般車型即可擁有,由此不難看出台灣分公司對休旅車市場的高度重視。
Audi
但到底為什麼可以被稱為 MHEV Plus?撇除複雜至極的機械結構,簡單來說,過往的 MHEV 是完全不允許內燃機停止作動,僅作為動力輔助的角色而存在;MHEV Plus 則是能夠在 20 – 130km/h 的速度區間,允許一定程度的純電行駛或滑行,一切都是以節省油耗、並且更從容面對未來歐盟七期排放法規的正式實施而來。

其實與試駕 A5 時相同,這組動力總成放在 Q5 上,完全不能與性能、熱血牽扯上任何關係,線性平順的提速體驗,是本車在台灣各種道路上反饋的模樣,說動力不足絕非事實,但絕對與動力過剩無關,要應付通勤、長途旅行的基本需求完全沒有問題。若還是需要動力上能夠有更大程度的餘裕,SQ5 或許便是唯一解答。
Audi
Audi 一直為人盛讚的一直是底盤調校的功力,改為 PPC 平台的 Q5 在懸吊行程的回饋感受上同樣出色,尤其方向盤的轉向手感擁有與同級對手相仿的精準度,而阻尼行程也不會一昧地朝舒適或運動靠攏,盡可能過濾細碎體感的情況下,仍有扎實的回彈過程,縱使是偶而在山路上穿梭遊走也絕不會讓一位愛開車的人失望。
Audi
配備與價格還是關鍵

坦白說,汽車工業發展到當今時刻,車與車之間彼此的差異已經越來越小,動力系統的選用、底盤懸吊的設置,各家的特色都早已是為市場需求而生,甚至你要運動化車型也是百家爭鳴,選擇多不勝數。

也因此,當把議題限縮回豪華中型休旅車本身,Q5 確實有著與前代車型差異極大的造型設計,然而,產品本身的規格與操駕感受在與 X3 和 GLC 都相差不遠的情況下,要突破重圍,最重要的都還是價格與配備量體上的設定,尤其在休旅車這類以家用、日常爲主要使用場景的產品,LV2 更是重中之重,若台灣分公司不盡快調整策略,盡快與母廠協商調整,Q5 所面臨的,將會是一場相對辛苦的市場考驗。
Audi
更多內容請點擊:
➡️ 買車不知從哪下手?購車趣告訴你
➡️ 更多新車訊息盡在購車趣
➡️ 即刻訂閱購車趣Youtube頻道

瀏覽人數:292人

You may also like

相關新聞

蓋版廣告
陳俊宏

品牌推薦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