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樓林立、道路的拓寬可能性有所限制,不只是台灣,就連全球的購車消費受眾都還是以車格尺碼較大的休旅車作為首選,這般情形相當有趣,更甚者,許多品牌在單一車款上的編成安排,都至少會有 3 款以上的車型供應,乍看之下對於消費者是提供更多選擇,從另一角度來看,無疑也會同時造成選擇困難、徒增煩惱。

不過,這般趨勢下,仍有車廠深知專注、堅持的重要性,願意將成本集中在少數車款的研發與推陳出新,或許級距上已非主流,卻歷久不衰,持續有穩定且優異的銷售成果,而 Suzuki,便是這少數的範例車廠之一,而能夠代表筆者前述言論的車款,便是目前已經發展至第 7 世代的 Swift!

你不是真的需要空間
時光回朔至現行代號 AOL 第 7 世代 Suzuki Swift 的發表會當天,金鈴汽車董事長長谷川靖強調,公司內部有進行台灣自小客車的用車習慣調查,其中發現許多休旅車使用受眾,在 5 人座的配置下實際上平均乘載人數不到 2 人,以此而論,將用車情境放在日常使用、都會短途移動等等,車格尺碼較寬大的休旅車可想而知未必是一件好事,而 Suzuki 這般理解恰好也反映在台灣的實際用路環境上,正因如此,Suzuki Swift 直至現在早已累積超過 900 萬名車主實際使用體驗的事實,絕對有其理由。

真正有意義的世代更迭
或許現在有許多車款,只是為了追求速度而硬要改款,但事實上,Suzuki Swift 的歷代革新,都有著相當具代表性的科技與技術同步推陳出新。

舉例而言,於 2005 年成功達到在台國產化的初代車型,便搭載 1.5 升自然進氣引擎搭配四速自排或五速手排變速箱選項,且在當時,品牌成功以實惠的價格,盡可能塞入所有當時高級車才會有的配備,如 Keyless 無鑰匙感應車門、真皮多功能方向盤、以及中央資訊顯示幕等,這些配備會出現在以入門先決得都會小車上,都是相當難得的。

時序進入 2011 年,第 2 世代 Swift 延續首代車型的輕巧輪廓,適度增加了車身尺碼,尤其軸距的增長以及標配輪胎胎面的拓寬直接提升了操控性,而代號 K12B 1.2L 直列四缸 16 汽門自然進氣引擎,加入了 VVT 進排氣與 CVT 變速箱等先進技術,運轉效能也隨之提升。

更重要的是,這是 Suzuki 第一次為本車額外增列一款 Sport 車型,以 1.6 升引擎為基礎適度調升性能,加上 17 吋圈胎與重新調校的懸吊阻尼,讓國內性能車市場多了一輛價格相當親民的好選擇。

第 3 代車型是筆者個人最喜愛的 Swift,造型設計不僅維持其圓潤輕巧的形象,整車也統一換上 HEARTECT 模組化輕量底盤平台,空間在車身尺碼維持輕巧的狀況下拓寬舒適了不少,而本車在動力系統也緊隨品牌電氣化的造車策略,植入 1.2L 自然進氣 DUALJET 引擎,並且輔以 MHEV 輕油電技術來加強性能與效能,節能表現不僅更加,運轉精緻度也確實為人盛讚。當然,Swift Sport 在此世代也同步推出,透過 1.6 升引擎輔以渦輪增壓技術加持,除了擁有出色的輸出,六速手排變速箱也讓本車的定位更趨向於「駕馭」主調,吸引許多本格派消費者爭先入手。

誰說入門=陽春?
AOL 第 4 代 Swift 全方位革新進化
以電氣化尖端科技
實踐低排高效能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