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筆者個人來說,汽車工業的電氣化進程始終都是一條路徑,而非唯一,但你我都知道,法規的逐漸限縮,以及全球情勢變化,各家車廠都爭相提出品牌全面改以純電車經營的訴求,得來的結果,就是資本投注不均,加上國際市場對於電動車需求的趨緩,讓車廠紛紛喊停,才急於轉投「動力多元化」的政策施展。
而出生於廣島、規模不若許多車廠的 Mazda,卻像是那「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指標範例,不急於轉投電動車懷抱,並且設法堅持自己的路,以後驅平台、縱置六缸等技術,展開一場屬於內燃機的復興運動,且成果也比預想中好上許多,在這車廠紛紛兵荒馬亂的情勢下,Mazda 過往的決策更顯得如今廣島車廠的從從容容、游刃有餘。
在這趟 2025 Japan Mobility Show 東京移動展的旅途中,筆者獲 Mazda Taiwan 邀請,透過母廠的詳細解說,洞悉兩款概念車 Vision X-Coupe 以及 Vision X-Compact 的開發緣起,並且揭露品牌如何使用「微藻碳中和燃料科技」與「行動碳捕捉科技」來展現未來內燃機的發展可能。
轉子引擎的復甦可能?
坦白說,Mazda 談轉子復甦這件事已經很多年了,或許是礙於市場上有著比轉子科技更高效能的技術,要讓這項技術重現於旗下量產車上,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深度研發。不過,Mazda 並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地探索如何讓其運用在內燃機的運作上,並且不脫離「永續」的絕對主軸,而 Vision X-Coupe 便是目前品牌能夠給出的成果。
這款被定調為 Cross-Sedan、也就是跨界轎跑的概念車實際看上去尤其龐大修長,實際上也是如此,超過五米的車身設定,有一大半比例賦予給車頭,這也印證了這輛車將不會是無聊至極的純電驅動架構。

而根據官方所述,本車所搭載的動力總成,便是轉子引擎。與過往 Mazda 嘗試以「增程式」科技,讓轉子引擎作為輔助電動馬達出力的發電機不同,這次搭載在 Vision X-Coupe 上的,是由研發部門全新嘗試的雙轉子渦輪增壓引擎,並且輔以 PHEV 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所構成,這其中代表著相當重大的意義,那便是轉子引擎不再擔任輔助角色,而是能夠直接給予車輛動能,而既然作為概念車,釋出的資訊自然也不會明朗,官方謹表示本車能夠達到 510hp 最大馬力,並且具備160km 純電續航里程,綜效里程突破 800km 大關,其餘詳細規格則未明。但以 Mazda 這幾年來所展現的成果來看,轉子技術在動力發展上或許已經有所突破,才會先行以概念示人,相信會讓許多車迷(包括我在內)都很期待。
黑科技?車要如何越開越減碳?
從 Vision X-Coupe 的概念技術,不難發現 Mazda 其實沒有要走上純電這條「相較簡單直接」的道路,品牌的經營方針,還是聚焦在次世代內燃機仍有很深度的發展潛力上,但以目前凡事都談減碳、減排的態勢,Mazda 要如何以內燃機科技維持永續的經營主軸?他們這次將目標放在「微藻碳中和燃料科技」及「行動碳捕捉科技」上。
首先是微藻碳中和燃料,Mazda 選擇從大自然中尋找研發靈感,發現微藻(microalgae)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從大氣中攝取二氧化碳並且轉化為油脂儲存其中,經由提煉與一系列化學作用,得以生成與汽柴油相似的的替代燃料(bio-fuel),用以驅動車輛。雖然在燃燒或使用過程中會排放二氧化碳,但由於藻體在生長階段已吸收相等或更多的二氧化碳含量,因此從整體碳平衡來看,理論上可以達到真正的「碳中和」。目前,Mazda 已經成功在 1,000 公升的培養皿中,於兩週內生產超過 1 公升的燃料,要達到真正可以商業化的規模,還需要解決目前成本過高的挑戰。
若整體能源使用方式完全按照 Mazda 上述的科技來實行,最多可以減少 90%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品牌認為這樣還不夠,在產製生物燃料的過程中,仍有約 10% 的碳足跡,而 Mazda 則用「行動碳捕捉科技」來作為解方。在日本移動展展會上,品牌展出了名為 Mazda Mobile Carbon Capture 的原型裝置,透過設置在車輛排氣末端,藉由沸石來直接捕捉廢氣當中的二氧化碳,根據 Mazda 現階段的實驗,系統可吸附 20% 的二氧化碳,倘若與微藻碳中和燃料搭配作用,加上這些科技的生產物可進一步被回收利用,可完整行程良好的循環。
這也是為什麼 Mazda 敢立下「越開越減碳」的永續理念,但必須說,這些科技離實際能夠泛用理所當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 Mazda 既然願意投注巨大的資本在相關技術的研發上,就代表這件事是有其意義的,為了讓內燃機得以續存,必須給品牌相當高度的肯定與讚賞。
將造車理念實踐於生活的每一天
結束移動展的深度遊覽後,Mazda Taiwan 特別與日本母廠協商安排與會媒體前往位在表參道上的 Mazda Trans Aoyama 品牌體驗中心,這種概念店設施其實國內車迷應該不會過於陌生,有許多品牌為了加強宣傳效果,會特意在鬧區設立此類暫時性的句點,搭配完善規劃軟硬體,讓潛在受眾能夠享受有別於傳統展示暨服務中心的體驗。

Mazda Trans Aoyama 位在表參道 B1 出口旁,簡約俐落的裝潢風格不過分搶眼卻又難以忽視,而因應一段時間的主題不同,中心室內的展車也會有所不同,據同行媒體友人所述,年中此地所展示的為橘色塗裝的 MX-5 與鋯石棕 CX-60,如今則改為 CX-60 柴油型搭配經典的魂動紅配色,搭配同樣有季節性的聯名展覽,這座中心顯然是以靜態藝術為主軸,整體氛圍相當愜意舒適。

上至二樓則為咖啡廳,凡是洽公、賞車、休憩本中心都予以開放,按照時間節點不同供應各式不同的輕食與提點,咖啡則是由廣島著名的伊都岐咖啡監督製作,確實有完整傳達 Mazda 自廣島出生的文化堅持。

此外,若有需求,本中心也能開放短途試駕,只要進行預約,舉凡 MX-5、CX 系列等車款,都可以在工作人員陪同下進行試駕,不過,這並沒有開放給外國旅客使用,殘念!
Mazda 看得見的未來:原生油電系統
在短暫停留後,官方也帶著我們抵達 Mazda 位於麻布台之丘的 R&D 研發中心辦公室,除了在這擁有絕美東京鐵塔景觀的辦公室進行參觀,這最後一項行程的主要目的,是向媒體團分享今年三月份曾經對外宣告的 Lean Asset Strategy 資產高效能運用策略,簡單來說,Mazda 在未來將採取多樣性的產品規劃佈局與電氣化技術開發,依舊不會把所有賭注都押在純電車身上。

作為規模相較來說比較小的品牌而言,與其用單打獨鬥的方式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倒不如已現階段主流的品牌技術共享方式來推進研發進度,以 Mazda 現在的策略來看,最明顯的成果,就是與 Toyota 在北美市場的擴大合作經營。此外,品牌也正在強化產線的寬容度,將所有底盤平台以更模組化的方式進行研發與產製,講極端點,往後 MX-5 若成功迭代,將與諸如 CX-60、CX-80 共享一條產線,除了進一步讓成本降低,也能有效管理品牌旗下所有車款。

至於產品資訊方面,官方有提及次世代內燃機 Skyactiv-Z 最快將在 2027 年率先搭載於全新 CX-5 上亮相,這組引擎係以直列四缸或六缸引擎作為基礎,排量設定為 2.5 升,除了具備更優秀的燃燒效率,還會加入完全由品牌自家開發的油電系統,進而以更從容的姿態面對歐盟七期排放法規。至於電動車方面,雖然並非最大的重點,但透過與中國長安汽車合資技術所共同開發的 EZ-6 / EZ-60 車系,以此方式來維持電動車產品線的供給強度。而面向國際、完全由 Mazda 內部自主開發的純電系統架構,最快也會於 2027 年亮相。

對於 Mazda 在本次日本移動展、抑或是設置在東京各處的據點,其實很輕易可以感受到品牌相當在乎自己出生於廣島所擁有的文化核心,無論是概念車的塑造、抑或是品牌體驗的細節,你都能從中感受不少源自於該處的文化底蘊,希望有機會能夠親自到廣島總部一親芳澤。當然,也希望 Mazda 能夠貫徹對內燃機科技的堅持,持續尋求突破,催生出的美好果實,相信每一位車迷都很期待!

更多內容請點擊:
➡️ 買車不知從哪下手?購車趣告訴你
➡️
更多新車訊息盡在購車趣
➡️ 即刻訂閱購車趣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