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Q8 e-tron 車系完成階段性任務進而全面退出國際市場後,Audi 急需一款能夠承繼其血脈,並且保留市場受眾的新作,而日前,品牌也終於將搭載全新 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ic)模組化平台的 Q6 e-tron 導入國內。相較於 Q8 e-tron 多少有些實驗性質的產品,Q6 e-tron 面對這早已戰情激烈的豪華純電中型休旅市場,到底還能否有贏面?是我們這次參與試駕勢必得總結的重點。

與 Porsche Macan EV 的共生關係
歸因於 Audi 與 Porsche 目前同屬於集團框架下所運營,故這款 PPE 平台也是雙方利用集團共享之便,相互合作與共同研發的成果,而目前國內搭載該平台的車款總計有兩款,一為本次試駕的 Q6 e-tron,另一款則為先前為大家在墾丁體驗的 Macan EV,不過,兩者雖屬同一血脈,但基於兩者的消費受眾、車輛本身的屬性存有巨大差異,故在體驗的結果上也有所不同。

以科技感為造車守則
加速推力不躁進,操駕跑格特性鮮明
在邁入 PPE 的技術時代後,Q6 e-tron 的電能系統理所當然也純熟許多,舉凡充電效能、動力輸出功率等等都會有顯著提升。首先,PPE 是以後輪驅動作為主要動力輸出架構的平台,故最入門的 Q6 e-tron 自然也就是後輪驅動佈局,至於我本這次試駕的 Q6 e-tron quattro S line 運動版,則為 quattro 四輪驅動架構,後軸採用常見的 PSM 永磁同步馬達,前軸則為 ASM 非同步式馬達,主要由後軸進行大部分行駛狀況的動力供應(580Nm),並且由電子系統來判斷駕駛情況,讓前軸額外輔助更多動力輸出(275Nm),綜合來看,本車便有總計 387 匹最大馬力。

整體看似不高,但必須說,Q6 e-tron 的動力供應特性,相較於過往、甚或是個人常常拿來比較的 Tesla 而言,動力曲線不會讓初次接觸電動車的駕駛有猝不及防的突兀感,順暢舒適不躁進,不需花太多時間就可以習慣電動車的動力輸出特性。不過,本次試駕的終究是採用雙馬達四輪驅動機制的 S line 運動版本,透過 Drive Select 的動態模式切換,電門的靈敏度提高依然能給予貼背感十足的加速力道,387 匹最大馬力的總輸出量看似不高,但實際駕馭起來卻也十足快意。

800V 充電效能上身
相較於集團如 MEB 等平台,PPE 的模組架構現以開放 800V 的充能效率,而 Q6 e-tron quattro S line 運動版的最大承受充能功率為 270kW,10-80% 約需 21 分鐘完成充能。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 800V 充電架構,與 Macan EV 一樣,能夠切換為 400V 充電環境,用以符合目前大部分充電樁均為 400V 的條件。簡單來說,倘若 Q6 e-tron 當下所使用的充電樁為 400V 規格,車輛可以直接省略轉換電壓的過程,直接將充電介面改為 400V,並且在此環境下獲得當下最好的充電效能。

此外,Q6 e-tron 也把智能動能回收系統納入了這次 PPE 平台的重點開發項目,撇除 Auto,總計提供四個等級調整,當然,也包含 One Pedal Drive 在內,可透過方向盤後方撥片進行切換。
電池容量方面,Q6 e-tron 除了最入門的後驅等級搭載 83kW(可用容量 75.8kW)電池組,其餘兩款車型皆搭載 100kW(可用容量 94.9)的鋰電池組,WLTP 最高續航里程以本次試駕的 quattro 運動版為例,為625 公里。

產品力已跟上時勢
Q6 e-tron 以 PPE 平台的姿態來強襲市場,面對同級諸多豪華敵手其實已經是戰力齊備,科技感依舊的內外裝設計、人因使用體驗更好的介面、專為電動車先天較重條件所設計的行路質感回饋,從產品力來看,剩餘需讓人擔憂的,或許就是那非標配、也無法選配的車道維持功能了。
而 265 萬起的起價,比起目前豪華品牌所能提供的對手而言,絕對算是一個相當具有吸引力的價格,要如何跳脫品牌印象,進而讓 Q6 e-tron 得以被更多市場受眾看見,絕對是本車在發表之初、敵手著手因應之前最為重要的課題。

更多內容請點擊:
➡️ 買車不知從哪下手?購車趣告訴你
➡️
更多新車訊息盡在購車趣
➡️ 即刻訂閱購車趣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