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市場上的態勢來看,國內電動車的選擇不在少數,卻也面臨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過高的價格,而目前會有此現象,大多數主因都在於我們仍處於電動車成本尚在控制的過渡期當中,故會有價格稍高的現象,不難理解。
以此而論,要找到一輛價格相對好入手,同時又想要有完整純電移動體驗的產品線,選擇卻也相當少,而這次邁入第二代、研發代號 SX2 的 Hyundai Kona Electric 或許就是一個可以參照的對象,只是,隨著世代更迭,三款車型編成售價也一併提高,特別是本次試駕的 EV450-C 規格已突破 150 萬大關(154.9 萬),到底值不值得,世代更迭後的進化又夠不夠有感?
本次所試駕的 Hyundai Kona EV 為 EV450-C 頂級款,售價為 154.9 萬元。
無論如何,以國際市場來看,Kona 車系還是歸因於品牌欲控制前端售價的策略下,採取油電共生政策,先前 Rick 已經在韓國為大家帶來 1.6 自然進氣油電式樣車的試駕內容。
先前,Rick 已前往韓國為大家搶先試駕 Kona 1.6 自然進氣 Hybrid 油電款。
以國內現有的 Hyundai 休旅產品線來看,Kona 車身尺碼設定介於 Tucson L 與 Venue 之間,尤其 4355mm 的車長搭配2660mm 的軸距設定,無論是都會穿梭甚或是偶而出一趟遠門,都是相當均衡的選擇,也是個人認為 Kona 在市場上的戰略地位不輸其他兩位兄弟的原因。
Kona EV 其實在首代車型就車格設計上就相當前衛,本次品牌也持續捨棄包袱,以既有基礎來進行更激進的線條拉伸。
源自 Ioniq 車系上的像素格元素也被呈現在 Kona EV 上。
Kona EV 全車系標配 215 60 / R17 胎圈配置。
相較於先前試駕 Santa Fe 的方正車尾,Kona EV 反而是用不同的角度堆疊出辨識度極高的視覺效果,當然,尾燈的貫穿像素格造型也功不可沒。
輪拱浮誇的線條設計造就出類爆龜的視覺效果,這一直以來也是 Kona 為人熟知的主要設計之一。
回歸產品面,本以為品牌毫無包袱的激進設計手法過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緩和下來,俗不知在韓過看過實車後,回到國內親眼看見還是相當有設計感,無論是與 Staria 共享的貫穿式 LED 燈組設計、比起前代刻劃更明顯的類爆龜輪拱,都是本次Kona 改款在視覺上讓人驚艷之處。此外,若你鍾愛如同 Santa Fe、Ioniq 5 等車上 Pixel 未來風格,Kona Electric 亦能滿足你。
至於整體空間劃分而言,其實 Kona Electric 相較於改款前,在車身尺碼方面並沒有過太多的增幅,故在後座的乘坐體驗上仍有中上水準,唯油電共生平台的影像下,後座底板稍高,需要微調乘坐姿態才能獲得預期內的舒適度,但除此以外,包含頭部空間、膝部寬容度都比預想中好,是一輛中小型休旅該有的水準。值得提及的是,EV450-B / C 兩個等級都標配V2L 車內供電系統,透過後座冷氣出風口下方的充電孔即可輕鬆使用,設置位置相當直覺。
前座置物空間為 27 公升。
就置物機能來看,Kona EV 整體表現不錯,有合乎對於中小型 CUV 的市場期待。
置物容積部分,Kona Electric 縱使是油電共生平台,車前還是有提供 27L 置物空間。至於後方車廂則為 466 公升,並且透過 6/4 座椅分離傾倒機制來擴充。
一直以來,Kona 都是以較偏向跑格、硬派的駕控體感為人熟知,轉到重心較低的 EV 純電版本更是如此。
Kona EV 充電介面為 J1772/CCS1 規格,約需 40 分鐘完成 10-80% 的電池充能。
回歸本次體驗的重點,Kona Electric 可說是目前國內市場少有完整性相當高的入門型電動車,以 130 – 150 萬級距帶來看,縱使要硬挑還是有產品可選,但無論是電動車生活體驗、數位科技的滿配程度、甚或是較為主觀的設計風格,要樣樣兼具的選擇還是少之又少,以此來看,Kona Electric 確實有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