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車趣首頁 專題報導 特別企劃

『打開車窗說亮話』從電動化到智慧化 從地面化到天空化

2025-09-15 23:37

從電動化到智慧化  從地面化到天空化
EV智慧前行夢想家---林根源博士  

近十年來因節能當道、環保議題發酵以及創新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引爆電動車銷售動能成就市場新寵,許多原本抱著質疑、觀望態度的消費者紛紛棄油投電加入EV陣營,眼前電車滿街跑的現像除造就有別以往的街頭風情,也揭示人類移動未來的新風貌。

EV以外,熱度滾燙的AI更是產業聚焦新寵,除揭櫫未來科技風貌、對生活帶來巨大衝擊,也讓車輛從“電動化”衝往更聰明的“智慧化”新高度。不僅如此,因著動力系統急遽發展,人們開車移動的方式將可望突破現有維度朝向上發展,天空不僅止於仰望,更可翱翔,過往科幻電影裡的情節將要美夢成真!?
雖然,在法規、基建、資金、供應鏈及各國政府政策…等各項條件成熟前,實現前述的移動願景還有段路要走,但整體發展大方向是肯定的。
EV-1
為更進一步了解電動車/智駕車的最新發展現況,「打開車窗說亮話」主持人駱哥-駱行健特別邀請和碩聯合科技(Pegatron)車用電子事業處 特助,同時也是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副分會長的林根源博士,來和大家聊聊電動車/智駕車新時代。
林博士過去曾在車輛中心ARTC服務20多年,於車輛工程/機器人領域專業資歷豐富,歷年來除參與經濟部/交通部/國科會等多項政府車輛領域研究計畫外,並多次獲邀在台日產業合作搭橋論壇、台美智慧電動車高峰論壇、台歐盟電動車供應鏈投資合作論壇以及國內各研討會(電動車/自駕車/智慧座艙)進行專題演講,是國內新世代車輛科技領域的專家。現在,就繫好安全帶、啟動電門,跟著林根源博士一起夢想起飛、智慧前行!
EV-2
駱哥Q1. 電動車雖是市場新寵,但近兩年銷售似乎明顯趨緩,就您的專業觀點,電動車真的是比燃油車更好的選擇嗎?您如何看氫能車發展趨勢?

A1. 我想就業界的視角並透過數據跟大家分享,依據EV Volumes資料,去年(2024)全球電動車總銷售達1723萬輛,年增率21%,市佔率為19.5%,亦即每賣出5輛新車中就有1輛是電動車,而今年(2025)的銷售量預估也可望達2000萬輛以上(比2024增長19%),市佔達22.6%。數據顯示,就算近2年全球電動車成長,比起疫情期間(2019~2022)確實明顯放緩,但上揚的曲線仍呈現正成長趨勢。
EV-3
(Source:EV Volumes)
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現象愈趨嚴重,熱浪、乾旱、颶風、洪災與寒害…等天候現象帶來環境巨大的破壞與衝擊。早在2023年時,歐盟即已拍板通過2035禁售燃油車,冀望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而在環保意識高張與各國政府政策推動下,電動車銷售於全球各地風生水起,蠶食鯨吞地改變市佔版圖,且迎來汽車產業百年來最大變革。

做為碳排的移動污染源大宗,汽車排廢問題急需被重視與解決。2023年7月聯合國秘書長就指出,過去我們一直在説「全球暖化」,但現在可以說是「全球沸騰」了,因為2015「巴黎協定」所提的2度C目標(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 2°C 之內)早已守不住了,若不積極想辦法解決,我們的地球與居住環境會出大問題的。

而根據 國際能源署IEA資料,傳統燃油車ICE平均溫室氣體排放約202g/km,純電動車BEV則是83 g/km,亦即ICE的碳排量約為BEV的2.43倍。隨著各國油耗/碳排放標準愈趨嚴格,內燃機車款幾乎不可能達標。因此,全球移動能源朝電動化邁進已是必然趨勢,只在於走得快或慢,當然政府也必須做好相關配套措施,才能進一步加速電動車的成長。
EV-4
至於同被視為綠色載具的氫能車,固然有它的特色與優點(ex.補充能源效率高、重量輕、高續航力…),但因其能源轉換效率差且儲能成本高,發展上面臨著價格、安全及法規配套…等各項問題。具體而言,氫能源相對較適合做為長途交通運輸、大型貨運(商用物流)、船舶…等行業的替代能源方案,目前全球包括歐美、中國及日韓等都有氫能運輸相關佈局,我認為每種能源都有它的特色與優點,關鍵就在如何開發利用。

駱哥Q2. 請問AI對汽車產業發展的影響?

A2. 從內燃機過渡到電動化,全人類正經歷一場汽車產業的巨大變革,不過翻轉時代的可不只電動化,智慧化革命浪潮在可見的未來裡亦是波濤洶湧。中國電動車最大咖--比亞迪BYD董事長王傳福多年前就曾說:「電動化只是上半場,智慧化則是下半場」,明確指出「智慧化」將是車輛發展的未來。

移動智慧化,簡單說就是把當前最夯的AI科技運用在汽車產業,現在的我們已習慣大型語言模型LLM基礎下人與電腦間的互動模式,並成為生活、工作上的好幫手 ; 而今,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大型世界模型LWM的推出將打破傳統AI主要處理文字或圖片等靜態資訊的限制,革命性地同步處理文字、影音等多模態資料(像是辨識行人、車輛主動閃避障礙物…等不同場景),以對應更複雜多元的決策場景,這不僅讓AI技術更精確、聰明,也在汽車產業智慧化的運用上有了更清晰的藍圖:「AI賦能智慧座艙、解碼自動駕駛」。
EV-5
AI教父黃仁勳曾在CES上提到,AI人工智慧發展將由過去的感知式(Perception 
AI)、生成式(Generative AI),逐步演進到代理型(Agentic AI)、實體型(Physical AI),再加上演算法Algorithm、算力Computing、數據Data等三大關鍵要素逐步到位,使其在感知、推理、規劃各方面跨系統地執行任務,更人性化地實現諸如自駕車、人形機器人等願景。

提起 ’80年代熱門美國影集「霹靂遊俠Knight Rider」,可說是很多「五、六年級生」的回憶殺,當時純真年代下的青少年無不夢想有一台霹靂車,刀槍不入、無所不能…不僅會自己開車、飛天遁地、有智慧、有個性還超懂聊…,而我以前也常想著開車時還可以邊辦公該有多好(自動駕駛科技)。現在,因著AI科技的演進以及智慧座艙趨勢(整合式平台Integration、多模態互動Interacive、沈浸式娛樂Entertainment、個人化設定Individulized),智能聯網技術與軟硬體搭配,實現以往難以達到的智慧座艙夢想,並賦予更多個人化設定。
智慧座艙涉及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手勢動作等多模態資訊,因此系統必須能夠處理各種不同的應用場景。簡單說,AI形塑了座艙智慧化,且將重新定義人車之間的關係。大模型的應用讓智慧座艙具備生成、推理、邏輯、決策…等能力,並可依據使用者指令、習慣與外部環境,及時整合運用資源以滿足用戶需求、成就絕佳駕駛體驗。 
過去造車講究性能、追求馬力輸出,未來,新世代AI Agent智慧座艙才是車廠決勝關鍵,從生物偵測解鎖、個人情境設定、健康狀態監測、智慧全能管家、辦公/導航幫手、分心行為偵測、艙內環境監控、車身狀態掌控、車外情境感知、多模態融合操控,到沉浸式影音劇院、談心解悶好夥伴...各種過去被視為科幻的場景都將一一實現,未來汽車將不再只是汽車,而是生活上不可或缺的智慧好夥伴。

回首一百多年前(1900年)的復活節,美國最繁華的第五大道上滿街的馬車中只有一輛汽車,而後在亨利福特建構完善流水生產線、推出大量生產的Model T後,1913年同樣的場景,主角卻徹底翻轉:短短13年的時間內,滿街的汽車取代了獸力馬車,這是人類汽車技術發展與歷史的見證!而以目前AI科技飛快的進程來看,我認為自駕車在未來5年內變化會非常大,不論是搶先市場投入營運的Waymo、或是快速發展企圖彎道超車的中國汽車產業,還是有望開啟自駕新篇章的Tesla RoboTaxi(2025年6月22日在美國德州開始營運,6月27日則實現自駕交車全球首發,新車可以自己從工廠開到你家門口),這些再再都說明了自駕車的前景勢不可擋,說不定眼前熟悉的道路風景在10年內就可望全面翻轉!
EV-6
(Source:Internet)
EV-7
駱哥Q3. 在移動展時聽到您說汽車的發展趨勢是從電動化到智慧化,從底面化到天空化,您可以幫我們再詮釋這句話嗎?

A3. 前面舉了許多例子,說明了AI對汽車產業的巨大影響,AI教父黃仁勳也不只一次提到,第一個價值數兆美元的AI產業將是自駕車RoboTaxi跟機器人Robot。而站在產業的視角、以更宏觀角度看待,電動飛天車eVTOL則是另一項讓人同樣感到興奮的事。

隨著社會文明的高度發展,擁擠交通的日常早已是現代人的夢魘,這不單單是鼓勵搭乘大眾運輸或增建多少公路的問題。不過隨著動力系統的演進,“向上發展”或許是告別塞車可行的解方!事實上,對於未來世界的描繪以及飛天車的想像與渴望,從過去的科幻小說到好萊塢電影都有許多著墨,時至今日,各方巨頭更已為電動飛天車eVTOL的商業運行磨刀霍霍。
EV-8
(Source:Internet)
概念跟直升機有點像的電動飛天車eVTOL,本質上仍是一輛汽車,但它更進一步具備飛航功能(能原地起降),機動性與實用性比傳統直升機更高,因此被視為電動車EV之後下一個移動新趨勢。近幾年包括車企小鵬、Toyota、Hyundai、Stellantis、GM,乃至於航空業AirBus、Boeing、達美航空、聯合航空及眾多新創廠商等都積極投入。
EV-9
(Source:Internet)
大家覺得我們離飛天車時代還很遙遠嗎?!今年的大阪世博上,由日本丸紅集團與美國新創公司LIFT Aircraft,合作展出的個人電動飛天車「HEXA」,其具備未來感的外觀在展場中特別吸睛。此外,由SkyDrive與Suzuki合作生產的飛天車亦於會中進行實地飛行展演。而Toyota投資達9億美元的Joby也已取得日本首張eVTOL試飛許可證。再來,英國Vertical Aerospace也獲得美國航空、勞斯萊斯及Microsoft資金挹注。曾於2024年巴黎奧運展示的德國新創Volocopter電動飛天計程車亦獲得M.Benz、Geely與Microsoft等公司青睞,顯見eVTOL已然成為新世代移動產業的熱點。
EV-10
固然,飛天車要邁向商業運行之前,尚需完整的基礎建設、零配件供應鏈、電力設備商、安全認證/法規配套、保險公司…等各項要素配合到位、還有好一段路要走,飛天夢想絕非一蹴可幾,但綜觀未來整個eVTOL產業的無限潛能以及所能撐起的龐大商機,在可預見的10年內將以驚人的速度急遽成長,實現「電動化到智慧化、地面化到天空化」的移動新時代願景,所謂的未來,已悄然來到,你準備好了嗎?!
EV-11
主持人:駱行健
企劃/訪談:駱行健
文字/整輯/攝影/構圖:李義章
執行/製作:購車趣 
場地提供:Cozzy和逸飯店 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31號

瀏覽人數:892人

You may also like

相關新聞

蓋版廣告
楊語喬

品牌推薦業務